8000年前的骨笛吹亮中华文明的曙光,5000年前的都邑遗址记录着早期文明的荣光,4000年前的大型城址群宣告王朝的诞生……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厘清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历史脉络,以一大批遗址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更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牛股配资网,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史学部主任、一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登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的讲台,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多年来的主要成果和启示。

通过考古遗存辨识文明形成标志性的中国方案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延绵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
2002年,国家启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项目。20多年间,20多个学科、数十个单位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
2002年至2016年,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前4期中,王巍担任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上,王巍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特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原地区文明起源考古最新发现等多个方面,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阐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远意义。
王巍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一系列都邑遗址和各地中心性遗址和区域调查,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性,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揭示了各地区文明化进程,探讨了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对中华文明演进的环境背景、兴衰原因、内在机制等取得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提出了通过考古遗存辨识文明形成标志的中国方案,丰富了世界文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宝安开设国内首个“文明探源”主题系列讲座
据了解,在40多年的考古生涯中,王巍参加发掘过4座都城遗址、直接参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田野考古奖的考古学家,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当选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也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尤其宝安,是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城区。我希望通过宝安讲坛,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喜欢传统文化,更热爱祖国、了解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从古老的中华文明探源地来到年轻的深圳,王巍如此寄语宝安讲坛。
高质量发展浪潮涌动。作为“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从探源历史中激活新征程的前进动力。2022年年底,宝安首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邀请国内考古“大家”齐聚湾区,分享最新考古发现和最前沿研究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是国内第一个以‘文明探源’为主题的讲座,足见宝安对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视。”王巍表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由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与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打造,是宝安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是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之一。
本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第七期讲座。此前论坛已相继邀请三星堆考古研究专家高大伦主讲“考古揭秘三星堆”,安阳殷墟考古队原队长唐际根主讲“甲骨遇上考古:殷墟与中华文明探源”,“古城重要发现者”刘斌主讲“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主讲“‘简’述中国——甘肃简牍所见丝绸之路万千故事”,“南海I号”考古发掘领队崔勇主讲“云帆沧海觅商踪——探秘‘南海I号’”牛股配资网,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李海荣主讲“深港地区早期考古遗存与人类活动”。

